9月16日黄岩岛周边的海面,比平时热闹得多。
菲方船只摸黑开进来,十多艘公务船分头包抄,还给船头装了专门的撞击装置。
显然,他们不是真的来“巡逻”,是奔着制造冲突来的。
根据距离推算,这批船大概率是凌晨就启程,天没亮就往黄岩岛方向顶。菲律宾这次的算盘很清楚,就是想借一场正面冲突,把中国批准建立黄岩岛国际自然保护区的热度压下去,借机在国际上再鼓噪一番。
只不过,他们没想到,这次等在前面的,是我海警的严密防控。
喊话警告、限制航路、水炮齐上阵,一套组合拳直接顶了回去。
我方海警局的通报写得很清楚。16号当天,菲方组织十余艘公务船,从不同方向非法闯入黄岩岛海域。我方依法进行喊话、航路管制,之后使用水炮驱离。
一般这种时候,菲律宾会第一时间开记者会,忙着向外界控诉中国的“强硬”行为。
这一次反常了,菲方出奇地安静。
原因后来在流出的视频中找到了。
当时,菲3014号公务船突然转向,直接朝我海警3302舰冲去。喊话和拦截都没起作用,水炮立刻开喷。画面显示,菲船的窗户、空调等设备被冲得七零八落,甲板上一片狼藉。
就在水柱打下去的间隙,一个身穿黑衣的人从船舱内冲了出来。最让人瞠目的是,他双手高举,拼命挥舞着一条白旗。
这画面,放在哪个国家的海上执法视频里,都是罕见的。
菲方原本是想通过“硬碰硬”的场景来塑造受害姿态,现在可好,变成了在冲突中举白旗。这种镜头,他们自己都不好意思往外放。
笑点在这儿,但背后的现实并不轻松。
菲律宾这次吃了瘪,很大程度上是被自己的冒进战术反噬。他们安排十几艘公务船四面逼近,还装备了撞击装置,显然预设了冲突剧本。只是剧本刚开始就被我方压制,最后只能仓皇收场。
我看到有网友质疑,那位举白旗的人是不是在投降。严格说,这不是战争状态,所以谈不上正式的投降。但在一场他们主动挑起的海上对峙中出现这种动作,足够让国际舆论玩味很久。
菲律宾自己很清楚,这种画面一旦被广泛传播,就等于在告诉全世界,他们没撑住。我估计,这也是他们回来后不再“喊冤”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要注意的是,菲律宾政府的对华政策这些年变化明显。从拉拢盟友制造舆论,到用海上摩擦试探中国底线,他们的动作频率越来越高。这次黄岩岛事件只是节奏的一部分,不是终点。
他们会不会卷土重来?我看可能性不小。尤其是在国内政治需要转移视线的时候,海上问题常被当成现成的工具。上一次是仁爱礁,这一次是黄岩岛,下次换什么,难说。
不过这次的反制,对他们而言是一次实打实的挫败。
菲方想拿黄岩岛做文章,但面对严密的防备,他们没能制造出期望的舆论冲击。反而留下了“举白旗”的尴尬镜头,这在外交上是个轻而易举被对手引用的笑柄。
对外,他们只能尽量不提,以免引来更多追问;对内,他们必须处理舆论落差,解释为什么动用了十几艘船,结果却成了这样的结局。
海警的动作也说明了问题。喊话、拦截、水炮,这是一套控制力很强的执法逻辑:既阻止了菲方靠近,又控制住事件规模,不给他们制造更大戏剧化冲突的空间。
这与几次类似事件相比,是效果最好的一次反制,被动防守变成了正面压制。
我留意到一个细节,菲方带撞击装置的船在行动中根本没发挥作用,这说明他们根本没机会接近到可以物理碰撞的位置。这对他们而言也是个挫败信号,靠数量和装备强行闯入的战术,在这个方向上很难奏效。
综合看,这场碰撞里,菲律宾想做国际舆论秀,最后却落成了自摆乌龙。国际笑话这个标签,他们恐怕要背一阵子。
而黄岩岛的风浪,暂时被压了下去。
#秋季图文激励计划#
配资交易网,长红典融配资,炒股配资网站约选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