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5日,遵义务川自治县康鸿体育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,工人正在有序作业,一个个足球在流水线上传递。以康鸿体育为代表的本地企业,正从代工生产转向直面海外市场,从被动接单变为主动开拓,在新形势下探寻新机遇。
“今年受市场影响,每个足球利润都很微薄。”务川自治县康鸿体育有限公司负责人田太强坦言,制造成本持续攀升,订单数量萎缩,双重压力让不少足球制造企业面临生存考验。
面对困境,该公司制定了破局之策:深耕老客户,稳固合作;主动出击,开拓外贸市场。今年4月,田太强前往义乌一个多月,拜访客户、洽谈合作,最终与一家外贸公司建立联系,谈拢一笔80万个足球订单,绕过中间商,直接对接海外客户。
“直接与外贸公司合作,每个足球能增加约两毛钱的利润。”田太强介绍,过去企业主要从事代工生产,订单不稳定,中间商加价压缩利润空间。
在客户关系维护上,务川足球企业重视诚信经营。2022、2023年足球价格上涨,面对高价诱惑,田太强继续按原价履行与老客户的合约。今年生产的200万个足球中,180万个来自老客户订单,这种坚守赢得客户长期信任。
康鸿体育的发展是务川足球产业的缩影。近年来,务川依托丰富劳动力和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,形成包含5家专业足球及球类生产企业的产业集群,构建起协作互补的产业生态,实现跨越式发展。
数据显示,务川球类产品年产量从2017年的300万个增至2023年的1600万个,创造超1000个就业岗位。产品质量上,从低端代加工向中高端制造转型,与得力、鸿星尔克等知名品牌合作,产品远销五大洲。
务川经开区多举措支撑产业发展:建立常态化走访服务机制,实行片区和一对一包保服务;联合部门帮企业申报扶持项目,争取融资贷款800余万元;助力企业进军义乌国际商贸城、进驻政府采购和线上销售平台,拓宽渠道。
此外,还帮企业申请注册商标品牌,争取大型展会参展资格,联合榕江县打造“村超踢球、务川产球”联合体,邀请知名体育解说员韩乔生代言推广,提升品牌知名度。
务川足球产业正通过开拓市场、诚信经营、产业升级、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努力,突破发展瓶颈,朝着更具竞争力的方向迈进,未来有望在国内外市场绽放光彩。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
唐正平 黄霞 吴浩宇
编辑 徐然
二审 杨韬
三审 刘丹
配资交易网,长红典融配资,炒股配资网站约选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